为进一步提高事业编制使用效能,厦门市委编办坚持需求导向,做大编制存量,加强统筹管理,按照“固定编制从严从紧、周转编制精准投放”的原则,建好用活事业编制周转池。
一是全面摸排+重点调研,做到心底有数。坚持摸清底数,按照“全覆盖、不遗漏”的要求,通过全市编办主任联席会统一思想认识,全面摸排市区两级事业单位机构设置、编制使用情况,会同教育、卫生等部门估算中小学生、服务人口增长数量,按照编制标准精确测算公共教育、医疗卫生等单位的编制缺口。坚持问计于民,围绕市委、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,制定调研方案,明确调研主题,组织人员赴市直单位和各区开展专题调研,分析编制管理中存在的短板不足,厘清各部门各单位工作中的痛点难点,了解重点领域的编制需求,科学谋划事业周转编制投放方向及路径。
二是开源节流+内部挖潜,实现手中有量。加强“收”开源,明确“调规格、必精简”,原则上事业单位规格调整必须3家以上进行整合,并精简15%编制,收回的编制与待分配编制补充进入编制周转池。着眼“控”节流,除使用事业编制的群团机关、有明确编制标准、基层综合服务中心以及与服务人口相关的教育、卫生等单位外,市区两级按照事业编制总量的一定比例控制空编使用。坚持“调”挖潜,按照“建一撤一、内部调剂”的工作思路,除军转安置、人才引进等因素外,不再核增编制,确因工作需要增加编制的,一律通过系统内统筹、单位内调剂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、岗位职责调整优化等方式解决。
三是精准聚焦+统筹专户,确保管理有方。既着眼市域范围内的关联互动,又关注小领域、小系统的个性问题。结合厦门城市扩容、人口流入的发展实际,针对社会管理、公共服务、民生保障逐年攀升的编制需求,围绕疾控机构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、军转干部安置、高层次人才引进、重点工作保障等关键环节领域,分别设立五个周转编制池,实现对焦对点、专编专用、靶向投放。同时,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的统筹专户模块,实行周转编制“台账式”单列管理,对各部门人员变化情况、变动原因、变化趋势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实时监控、综合分析,通过人退编收,确保编制周转循环使用,推动编制使用从重规模数量向质量效能转化。
(厦门市委编办供稿)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