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个比喻让您彻底明白中文域名怎么回事

发布时间:2016-05-20 16:20    来源:政务和公益域名注册管理中心    字体显示:

一提到域名,稍微懂点的知道这是开办网站最基础的解析手段。而对于不懂网络技术的公众来说,那就云里雾里,搞不清楚了。特别是对于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,它跟其他英文域名有什么区别?为什么把它设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专属域名呢。

今天小编用四个比喻,让您不再雾里看花。

保障网络信息“高速路”管理

大家经常听到一个说法:互联网是信息高速路。那么,同现实生活中的高速路一样,互联网这条“高速路”也理应有指示牌,有收费站,有服务区,有摄像头等等,一应俱全。

公众上网就好比是在这条高速路上驾车行驶,路由器、服务器等基础实施就如同高速路的路面,有了这些设备你才能上网。而域名是什么呢?域名就相当于高速路上的指示牌。有了指示牌才能知道路该怎么走,依靠指示牌高速路管理才不会乱。

但是,当你驾车行驶在我国的信息高速路上,两边的路标、指示牌都是英文的,你会安全吗?况且,这些英文指示牌还经常指错路,把你指引到危险驾驶区,造成混淆不说,严重的还有可能引起交通事故,造成车毁人亡。所以,这些指示牌,特别指向政府类部门网站的,必须是中文的,老百姓才能看的懂,上网办事才用的方便。

再有,我们每访问一个网站,每打开一个页面,背后都是由域名来做解析的,都会留下访问的痕迹。这种记录就好比高速路上的探头,而英文域名是由境外机构来管理的,这就相当于你在高速路上的每条行驶记录都由境外机构监控,对我国网络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。所以,政府部门在互联网高速路上的指示牌,也就是域名,必须由我国政府来管理。

正因为此,我国才专设了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,既便于管理,又便于识别。

筑牢网上办公楼“地下安全”

如今,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把公共服务从线下搬到了线上。开设网站就相当于政府部门在网络空间里的一栋栋网上办公楼。

现实生活中,办公楼都是建在地基上的,地基稳固才是上层建筑安全可靠的保障,域名和网站的关系也是如此。网站安全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域名安全。但是如果我国政府类网站都使用“.com”、“.net”等商业域名,那就相当于把自己的办公楼盖到了外国人的地基上。人家随时挖个地道就可以窃取整个大楼的情况。所以,楼层防护做得再好,地下室大门要是“常打开”,安全防护就会功亏一篑。

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是由我国政府自主管理和运行的域名,这意味着,我们牢牢把握住了互联网地基安全和“地下室”安全。地下地上同防护,网站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。

识别机构网上真假的“身份证”

现实生活中,每个人到了法定年龄都要办理身份证,有了身份证才能上大学、办银行卡、买火车票等等,而没有身份证则寸步难行。这是政府出于公众安全的需要。同样,在互联网上,政府部门开通网上办事、网上审批等服务也需要先验明身份,才能使老百姓放心,不然就会出现很多不法分子假借政府身份,开设假冒网站来骗取公众信任,牟取私利,即造成公众利益的损失,也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。

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上网的第一步就是要验明身份,身份核验无误后,使用专用域名,再挂上网站标识,公众才能够清楚的识别。比如,中国政府网的中文域名是:国务院.政务,其网站底部显著位置加挂了党政机关网站标识,通过点击网站标识,就能查看该网站主办者身份信息,简单方便。

因此,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网上“身份证”,是当前机构编制部门管理这些公共权力机构网上身份的有效手段。

创新“互联网+机构编制管理”

如果把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比作是超市销售货物的话,哪些货品老百姓买的多,用的好,就该多上,提高供给;哪些货品老百姓用的不好,没人用,就该放弃,减少供给,这样才能把优质的资源和空间留给优质的公共服务。

但难就难在公共服务不像超市的货品那样有统一的条形码,从而便于查看、监督和管理。各部门、各地区数据不共享,很难统一管理,而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“赋码”管理手段。

域名本身是一串特制的技术代码,当实现中文域名“全覆盖”以后,将是全国最便捷、最权威、最准确的机构数字代码,成为下一阶段我们统一权责清单、审批事项等的唯一编码依据,从而为“互联网+机构编制管理”奠定了基础,创新了机构编制管理。

通过这四个简单形象的比喻,相信您对于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在规范网络空间治理,维护网络信息安全,识别机构网上身份,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就了如指掌了。

附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