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好互联网时代的“剪刀手”

发布时间:2016-09-02 16:04    来源:政务和公益域名注册管理中心    字体显示:

2013年,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给本届政府约法三章,其中一章就是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。“只减不增”让很多热衷于体制内身份的工作人员开始恐慌,因为这无疑是要了他们的“饭碗”。而对于牵头负责减编控编,充当“剪刀手”的编办来说,则面临着巨大的工作挑战。看似是在做减法,实则是要求科学、合理的调控编制。那么,如何减的有理有据、恰到好处?在当前信息化时代,借助“云上编办”这个信息化管理平台,或许是最为有效的方法。

掌握“三定”来龙去脉——三定方案信息管理系统

困境:编办工作的核心就是定职责、定机构和定编制职数,简称“三定”规定。但“三定”不是静止的,而是有历史沿革并不断调整和发展的。因此,我们只有清楚并掌握“三定”的演变过程,才能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化的管理。但实际上,不是随便一个人就有查询一个机构“三定”权限的,而是需要一级级申请、调取,之后再打印、传送,这一过程耗时费力不说,拿到的还不是实时的数据。

解决:“三定方案信息管理系统”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困境。只要在系统中输入机构名称,就能看到这个机构“三定”规定的详细内容和来龙去脉,而且也使得“三定”规定成为动态、公开、可查询的信息。

管理数以万计的权责事项——权责清单管理系统

困境:定职责、定机构和定编制职数是“三定”的核心要素,而定职责又是核心的核心。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的开幕式致辞中详解了“权力清单”和“责任清单”。“权力清单”即明确政府该做什么,做到“法无授权不可为”;“责任清单”即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,做到“法定责任必须为”。随后,各单位纷纷根据“三定”规定进行权责清单的细化。但权责更加详尽具体的同时,问题也就来了。我们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为例,其行政许可,行政审批等“三定”规定对应的权责事项多达上百条。一个单位就这么多,如果全国所有单位的权责清单都靠手工上报,再逐级讨论,显然不合时宜。

解决:正因为如此,云上编办的第二个管理系统——权责清单管理系统应运而生。通过这个系统,编办能够看到行政许可,行政处罚、行政强制,行政检查和行政确认等事项,还有一些非行政许可,以及一些根据“三定”细化的公共服务等权责事项。这就是通过互联网,将事项的设立流程扁平化。如此一来,编办就能够及时、积极的参与到各单位的清单细化工作过程中,大大加快了两个清单的确立进程,以便各单位更好的进行履职。

提高政务服务效率——行政审批监测系统

困境:机构根据梳理出的权责清单开展政务服务,但在办理时,特别是一些需要审批的环节,往往会出现滞后。一个部门一审就是一年,几个部门下来几年就过去了,结果企业都破产了,申请还没下来呢,这就是效率的问题。

解决: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高效运行,云上编办的行政审批监测系统,相当于给所有审批事项办理加了一个监督环节,为每个审批环节增加了时限,这个时限不是随意设定的,而是由办理机构申报,开始可能申报三天,运行一段时间之后,系统会发现他们半天就审批完毕,于是就会将时限缩短为半天,这个过程就像挤牙膏一样,一点点在提高。而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知道每个工单在每个环节流转、处理的时间,而且能够对应责任人,这就是行政审批监测系统的独到之处。

指引网民获取政务服务——机构检索平台

困境:机构的服务全面而高效了,作为一个网民想寻求网上政务服务,但不知道找哪个机构,或是想了解某一机构有哪些职能,能提供哪些服务,该怎么办呢?

解决:云上编办的机构检索平台就是为寻求网上办事的网民量身打造的。网民只要在机构检索平台输入需要办理的事项,就能找到对应的办理机构,只要输入机构名称,就能查询他们具有哪些职能,了解能提供哪些服务。

靠数据加减编制——履职监测平台

困境:大家都知道,编办这个“剪刀手”不好当。减哪个,不减哪个,绝不是拍拍脑门就能确定的事,编办要有充足的依据,要用数据说话,才能减得让人心服口服。

解决:云上编办的履职监测平台,就是通过监测机构的履职情况,来达到数量控制的目的,即利用行政审批监测出来的大数据对机构进行履职评估。例如同一个项目审批,A地某机构要十个工作日完成,而B地同样的机构只需要三个工作日,而A地负责审批的多达18个人,B地却只有5个人,同样的审批事项,谁快谁慢一比便知。有了这些履职数据,编办减编控编就有了充足的依据,这也是履职监测平台的强大之处。

云上编办的五大管理系统,即“三定方案信息管理系统”、“权责清单管理系统”、“审批事项管理系统”、“机构检索平台”以及“履职监测平台”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把机构编制管理纳入数据的轨道,它彻底改变了编办的工作方式,提升了我国职能管理的水平,实现了各行政部门的高效运行。借由这个平台,编办才能在当前时代更好地发挥“剪刀手”作用。

附件: